雨燕直播- NBA直播- 足球世界杯 LIVE关于凌海市2024年市本级财政决算(草案)及2025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
2025-08-29雨燕直播,NBA直播,世界杯直播,足球直播,台球直播,体育直播,世界杯,欧洲杯,苏超直播,村BA直播,苏超联赛,村超,村超直播
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,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2024年市本级财政决算(草案),请审查。
2024年,全市财政工作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把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深入贯彻习关于东北、辽宁振兴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结合起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继续做好“六稳”、“六保”工作,落实国家、省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,全力以赴稳增长、保民生、防风险,全市经济稳中求进,稳中提质。在此基础上,财政改革各项工作扎实推进,基层“三保”、社会保障和就业等重点支出得到有力保障,全市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。
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6555万元,完成预算的104.37%,同比增加16677万元,增长11.9%。其中:税收收入92644万元,下降5%;非税收入63911万元,增长50.8%。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77478万元,完成预算91.2%,同比增加5978万元,增长1.6%。
收支平衡情况: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6555万元,上级补助等转移性收入214924万元、债务转贷收入26360万元,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8387万元,待偿债再融资一般债券上年结余收入19297万元,调入资金25001万元,上年结余收入63488万元,收入总量为514012万元。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77478万元,上解上级支出38212万元,债务还本支出47861万元,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3589万元,结转下年支出36453万元,待偿债再融资一般债券结余419万元,支出总量514012万元。收支相抵,实现收支平衡。
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31155万元,同比增加30728万元,增长7196%,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增加。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34754万元,同比增加24867万元,增加251.5%,主要是支付地方专项债资金增加。
收支平衡情况: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31155万元,上级补助收入12617万元,债务转贷收入35216万元,上年结余收入14051万元,调入资金4403万元,收入总量97442万元。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34754万元,债务还本支出23216万元,上解上级支出244万元,调出资金24924万元,结转下年支出14304万元,支出总量97442万元。收支相抵,实现收支平衡。
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上级补助收入271万元,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上年结余收入266万元,收入总量537万元;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506万元,结转下年支出31万元,支出总量537万元。收支相抵,实现收支平衡。
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2700万元,完成预算的134.5%,增长36.9%。其中:税收收入66062万元,增长18%;非税收入56638万元,增长68.2%;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2585万元,完成预算的92.3%,增长2.1%。
收支平衡情况: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2700万元,上级补助收入214924万元,债务转贷收入26360万元,待偿债置换一般债券上年结余收入19297万元,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8378万元,调入资金24978万元,乡级上解收入34757万元;上年结余收入59623万元,收入总量为511017万元。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2585万元,补助下级支出96623万元,上解上级支出38212万元,债务还本支出23515万元,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3589万元,待偿债置换一般债券结余419万元,结转下年支出26074万元,支出总量511017万元。收支相抵,实现收支平衡。
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31155万元,上级补助收入12617万元,债务转贷收入35216万元,调入资金4403万元,上年结余4961万元,收入总量88352万元。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22835万元,债务还本支出23216万元,补助下级支出5199万元,上解上级支出244万元,调出资金24924万元,结转下年支出11934万元,支出总量88352万元。收支相抵,实现收支平衡。
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上级补助收入271万元,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上年结余收入266万元,收入总量537万元;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506万元,结转下年支出31万元,支出总量537万元。收支相抵,实现收支平衡。
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收入76384万元,其中:社会保险费收入20252万元,财政补贴收入55015万元,利息收入84万元,委托投资收益158万元,转移收入548万元,其他收入327万元。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支出72662万元,本年收支结余3722万元,年末滚存结余28081万元。
(一)2024年,汇总全市“三公”经费支出1059万元,减少580万元。其中:公务用车购置83万元,减少600万元,主要是市执法机关按照《辽宁省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》要求,购置、更新执法执勤用车同比上年减少;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975万元,同比增加24万元,增长2.5%。公务接待费0万元,同比减少4.9万元,下降100%。
(二)2024年,市本级财政预算安排预备费5500万元,未安排支出,已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。
(三)2024年12月31日,全口径债务总额为423514.47万元。一是政府债务系统余额410179.98万元,其中政府债务余额405246.26万元,或有债务余额4933.72万元;二是隐性债务余额13334.49万元。债务风险总体可控。
积极组织收入,充分发挥职能作用,科学研判财政收入形势,在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的基础上,依法加强收入征管,进一步加强收入调度和分析预测,加大涉税信息共享力度,实事求是组织收入。同时,强化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管,依照法律法规及时足额征收;继续推进资产、资源处置变现和资本运作重点工作,非税收入占比保持在合理区间,收入质量进一步提高。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6555万元,完成预算的104.37%,同比增加16677万元,增长11.9%。
1、争取上级财政部门资金支持。市政府和市财政部门积极与省市财政部门协调联系,2024年,上级共调度资金22.41亿元,其中:省调度资金19.06亿元、锦州市调度资金3.35亿元。
2、紧紧围绕国家重大决策部署,持续开展“争政策、争项目、争资金、争示范、争试点”活动,与市发展改革等部门密切配合,全年完成“向上争”资金总额17亿元。其中,一是抓住国家专项债券扩大发行限额机遇,2024年获批地方政府债券项目1个,债券资金3.52亿元,用于海兴公司偿还借款本金专项债券资金1.2亿元元、偿还隐债本金特殊再融资债券资金2.32亿元;二是抓住新增预算内投资契机,合力做好项目包装、储备和申报,主要项目有,支持东北优先把黑土地建成高标准农田资金2.33亿元;中央财政农田建设补助(中央直达)资金0.98亿元;2024年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工程项目0.97亿元;2024年污染治理和节能降碳专项中央基建资金0.5亿万。
提高政治站位,兜牢基层“三保”底线。一是足额保障“三保”支出,坚持“三保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,优先足额保障“三保”库款需求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,切实保障财政供养人员工资及时足额发放,切实保障基层运转,坚决兜牢兜实“三保”底线年,全年“三保”和其他必保刚性支出21.54亿元,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7.1%。其中:保基本民生支出8.85亿元、保工资支出8.41亿元、保运转支出0.4亿元,债务还本付息等其他必保刚性支出3.88亿元。二是确保工资、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。每月10日、20日前分别拨付机关事业在职人员工资、离退休人员养老金。三是全年统筹调度保费收入、上级补助资金等6亿元,确保全市城乡居民养老金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。四是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,坚持承诺于民、兑现于民、服务于民,持续加大民生投入,足额落实民生政策,全力保障教育、医疗、乡村振兴、污染防治等重点民生项目。五是抓实防范化解债务风险。完善制度办法,建立跨部门联合穿透式监管机制,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。建立债务风险应急周转机制,积极推进“银政企”协作,有效缓释兑付风险,全年化解政府隐性债务52991万元。
扎实开展“精算、精管、精准、精细”专项行动,将“四精”要求贯穿到财政工作全过程,通过强化预算管理、加强数字财政建设、优化制度和流程设计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等手段,夯实基础,加强管理,增强执行力,全面提升了财政部门履职能力。一是推进县乡财税体制改革。出台了《凌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完善市与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通知》,保障乡镇基本支出需求。二是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,制定了《凌海市市级预算绩效管理实施细则(试行)》,开展绩效运行“双监控”,推动建立全方位、全过程、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。三是继续扎实推进预算一体化改革,夯实基础数据,系统化、智能化、信息化进一步提升。四是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和政府采购监管,加大重点项目的预算评审力度,2024年共评审各类项目309个,送审金额15.05亿元,审减金额0.81亿元,综合审减率5.4%;政府采购项目99个,采购预算金额1.07亿元,实际采购支出1.05亿元,节约资金0.02亿元,节约率1.4%。五是健全完善我市国有资产管理制度,规范资产购置、使用和处置程序。六是强化财政监督检查。制定下发了《凌海市开展财会监督专项行动工作方案》、《凌海市开展地方财经纪律重点问题专项整治实施方案》,开展了地方财经纪律重点问题专项整治。通过对减税降费政策落实、基层“三保”等10类重点问题开展自查自纠工作,提升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,确保了财政资金使用安全。
2024年对166个部门整体和927个项目(政策)执行情况和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开展了自评,自评率100%。部门整体绩效自评结果:评价结果为优的(90-100分)13个;评价结果为良的(80-89分)55个;评价结果为中的(60-79分)89个;评价结果为差的(0-59分)9个。项目(政策)绩效自评结果:评价结果为优的(90-100分)537个;评价结果为良的(80-89分)42个;评价结果为中的(60-79分)68个;评价结果为差的(0-59分)280个。同时对2024年额度较大的支出项目进行绩效重点评价,分别挑选了1个部门整体、1个重点专项资金项目、1个政府购买服务项目、1个政府采购服务项目,评价结果均为优秀。
主任、各位副主任、各位委员,2024年决算情况总体较好,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。一是税收收入增长乏力,政策性减收与民生等刚性支出增加相互叠加,财政呈现“紧平衡”状态。二是个别部门和单位财务、资产管理存在薄弱环节,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有待提高。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解决。
主任、各位副主任、各位委员,今年以来,市财政部门准确把握稳字当头、稳中求进的要求,完整、准确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。坚持和加强党对财政工作的领导,坚持以政领财,以财辅政,统筹经济社会发展,继续做好“六稳”、“六保”工作,持续改善民生,兜牢兜实“三保”底线年上半年,全市财政运行比较平稳,好于预期。
2025年上半年,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3524万元,完成预算的50.6%,下降13.8%。其中:税收收入37084万元,下降33.4%;非税收入46440万元,增长12.7%。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8317万元,完成预算的49.6%,减少52012万元,下降24.7%。
2025年上半年,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8628万元,完成预算的57.3%,增长8.9%。其中:税收收入23213万元,下降20.15%;非税收入45415万元,增长33.8%。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9089万元,完成预算的46.7%,下降23.9%。
(一)积极组织收入,坚决实现半年“双过半”。加强税源管理,深挖税收潜力,加大税收监控管理,盘活老国有资产补缴税款,确保依法征税、应收尽收。上半年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3524万元,下降13.8%。
(二)优化财政支出结构,保障重点领域。强化预算执行管理,科学合理安排资金使用,有保有压,优先用于“三保”和重大民生项目,切实兜牢“三保”底线。用足用好上级转移支付资金,加紧推进已纳入年度计划的重大工程建设,尽早发挥资金和政策效益,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运行。上半年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8317万元,完成预算的49.6%,同比减少52012万元。
(三)财政管理水平持续提升。严格执行市人大批准的预算,按法定时限批复和下达预算资金,依法及时公开政府、部门预决算。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交易,实现不见面开标、远程异地评标、大数据分析和电子档案管理等功能,提升交易服务效能。“一卡通”平台上半年发放补贴39项(全年预计发放补贴72项)、涉及38.1万人次、金额2.08亿元。进一步完善县乡财政体制,重点保障乡镇“三保”支出。
(四)坚持全面深化改革、提升财政治理效能。全面应用一体化系统开展预算管理业务,整体提升了标准化、科学化和自动化水平,实现了预算管理全流程统一规范、各级财政预算闭环管理、预算项目全面绩效管理、预算制度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,预算编制、执行、账务、决算和财报等业务通过系统一键式自动生成,提高了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。
主任、各位副主任、各位委员,上半年,全市财政运行相对平稳,好于预期。下一步,我们将紧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2025年我国积极财政政策要“加力提效”的政策精神和省、市若干举措,严格执行市人大批准的预算,坚持稳字当头、稳中求进,积极发挥财政职能,不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,认真落实本次会议提出审查的意见,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贡献。
一是提高财政收入质量,完成全年收入预期目标。严格落实税收政策,加强综合治税,切实提高地方可用财力比重。不断加强部门协作,加大小额零星税源的摸排力度,加强重点行业、企业税收的监控分析,堵塞跑冒滴漏,努力做到应收尽收,继续推进我市资产、资源处置变现工作,实现全年收入目标。
二是牢固树立底线思维,坚决保障“三保”支出。紧紧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把艰苦奋斗、勤俭节约作为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和长期方针,大力压减非重点、非刚性支出和低效无效、非必需的项目支出,优化财政支出结构,用政府的“紧日子”换取全市平稳运行。
三是优化资金监管,提高财政资金效益。继续加强绩效评价、投资评审、资产管理、政府采购、直达资金与预算管理,强化财政资金全过程监管,做到事前、事中、事后有机结合,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。加强财政内部控制建设,强化内部控制执行,与其他监督有机融合,提高财政业务风险识别和预警能力。全面做好审计整改工作,切实做到花钱必问效、无效必问责,推动预算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。
四是坚决遏制新增政府隐性债务,妥善处置和化解隐性债务存量。要高度重视风险叠加带来的冲击,不断健全政府债务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,通过控制项目规模、压缩公用经费、处置存量资产、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,多渠道筹集资金消化存量债务。加强与金融机构对接,甄别出不同债务偿还途径,积极推进债务化解及风险防范,严守不出现系统性、区域性风险的底线。
网站保留所有权,未经许可,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任何媒体上擅自转载和引用本网站内容